2.食腐者的悼词| 杀死丈夫的寡妇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2.食腐者的悼词| 杀死丈夫的寡妇x 觊觎朋友妻子的伪君子
权屿瓷是这种类型的人吗?结论尚未确定。至少在相处的这么一些日子里,在他们因为权屿瓷一次手掌上微小擦伤而发生性关系之前,她并不有太多的评判。因为语言并不相通,那些经过翻译过滤的词句,所有尖锐棱角都被磨平,她无法从中窥见任何赤裸的真相。那里没有直接的启示——当然,除了她在他眼中所见的一切。即便他在商业交涉中曾吐露过精心设计的侮辱,翻译也定会将其打磨成客套话,而那些用她不懂的语言说出的原话。真相在于这个悖论:若忽略他的目光——想象他闭上双眼的模样——那么他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显得周到细致。虽然从道德层面上来看,朋友死亡之后就在葬礼上与对方的妻子谈论合作上的分割实在是过于冷漠的行为,不过在这样的世界里——资本家被说成弱rou强食的胜利者——也无可厚非。毕竟同情心终究是种货币,没人愿意花在表面看来比自己更富有的寡妇身上。 斐瑛向来擅长幻想,此刻她终于借这场完美的哀悼仪式获得了自由。为了丈夫的葬礼,她亲自挑选了白菊,安排清晨送达,那清冽的药草香与他人送来的百合的腻人甜香形成混合在一起。此刻,它们苍白的花蕊挤满了抛光的桃花心木棺材,棺材安放在大壁炉冰冷的大理石炉膛前,甚至这永不见天日的木材上还镶了金。上方,她丈夫祖先的肖像正用空洞的油彩眼眸凝视着下方。而斐瑛坚持让棺盖始终紧闭,其中固然有实际考量,但其实真相则更加简单:她根本不想再看那张脸最后一眼。 天花板高耸得角落隐没在阴影里,打磨得乌黑发亮的石质地面映着窗上纱帘滤过的光,大厅里身着深色剪裁考究西装的男士们三五成群伫立,面容冷峻。那些曾在厚重烫金信笺上致哀的夫人们,此刻正以鸟类般的凝神注视着斐瑛。她心知肚明,她们并非为他而来,而是为这场悲剧而来。在角落里孤琴低沉的琴音下,他们的好奇心如低频震动般隐隐作响——关于一个体弱多病的英年早逝丈夫和孤身一人的美丽坚韧寡妇的悲剧故事——恰令她们安稳可预测的生活更显踏实。 送走一位又一位吊唁者后,她正低头研究着手套上繁复的蕾丝花纹,突然察觉到面前出现了新的身影。 她从未料到此人竟如此俊美,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那张脸庞是冷漠的,下颌与鼻梁的线条清冽,却又散发着无可否认的摄人心魄之美。来人身着墨黑西装,剪裁浑然天成,透露出不费吹灰之力的精致,这本身便是奢华的标榜。斐瑛有些疑惑,她丈夫那沉稳保守的品味使她怀疑他何时认识过如此人物。 随行的翻译——穿着深色西装的沉静男子——向她透露了一个名字:权屿瓷,并说明关系:她丈夫的海外友人,商业伙伴。 这个名字并没有给她太多印象,但商业伙伴的头衔刺痛了她的记忆。那是曾经一次从她恰巧经过丈夫书房的走廊,听到丈夫虚弱的声音,脚步骤停——那语气前所未闻,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投资者都未曾如此,一种深沉得近乎勉强的恭敬。 听丈夫的语气,她曾想象电话那头是个年长者。即便斐瑛了解自己丈夫的性格,但如此的话语并不是他普通的待客之道,她猜测过或许通话者是位体态敦厚、带着岁月与财富沉淀的威严之人。 如今这个名字有了面孔,正是眼前这张年轻,冷峻,带着一种静谧——那静谧似乎才是丈夫恭敬的根源,而非其结果。 啊,她心想。原来权屿瓷就是这个男人。 权屿瓷以熟练的完美姿态完成了吊唁仪式,他朝着斐瑛的丈夫,他的朋友的遗体鞠躬,角度深浅恰到好处,然后握住她戴着手套的手,男人的手掌温暖干燥,唇瓣轻触她指节处的布料,这个动作如此正式,反倒让人感觉不到触碰的痕迹。“请接受我的哀悼,”他说道,生硬的外国语调形成的词汇被咬字清晰地吐出,诚意却无可挑剔。 随后他直起身,目光与她相遇。 斐瑛早已做好承受怜悯的准备,预料到今日会遭遇其他男人投来的所有尴尬回避的眼神。 他的目光里却没有这些。那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凝视,这目光全然无视场合的拘束,似乎未曾察觉她头上的黑纱,身后停放的棺椁,以及在场所有人自以为见证的悲剧故事。漫长的凝滞中,古琴低沉的颤音仿佛渐次远去,她感到自己表演的重量——那件黑裙与精心编织的悲伤——变得轻薄透明。她突然感到令人不安,仿佛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她垂下眼帘。 翻译再度开口,谈及安排事宜,谈及继承故友遗志。厅内众人皆懂这个动作的含义:一位被悲恸浪潮淹没的寡妇,正试图在眼底的黑暗中寻求片刻喘息。但她心知肚明,也感觉他心知肚明,这完全是另一回事:那如同观众目睹了不该看见的景象后,幕布悄然无声地垂落。 悲伤的表演必须结束,而真正的谈判尚未开始:在短暂的真诚的悲伤之后,整个大厅继续陷入未知的困境。吊唁的人群渐渐散去,他们轻声的慰问与鞋履在打磨光滑的石地板上发出的细微摩擦声,每一次离去都让残留的寂静愈发沉重,愈发绝对。很快只剩仆人们,他们熟练地悄然移动,收拾遗落的酒杯,整理错位的座椅。百合与白花香气从背景音变成满室浓郁的葬礼气息,在空旷大厅里弥漫,留下窒息的浓郁气息。 斐瑛依然站在壁炉前,一个孤单的黑衣剪影。从旁人的眼光看,都会理解成她在注视着亡夫的遗体,回忆美好的时光,事实上她望着抛光的桃花心木棺材,望着高高的拱形窗户透出的光线在棺材表面反射出如静止水面般的光影,脑袋里并没有丝毫的愧疚。时隔多年,这个懦弱的丈夫最后成为了一件物品。曾经这个诺大的宅院里面装着一个问题,经过多年她的精心打理,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一位久违又麻烦的客人终于永远离开了。她成年后的人生宏图已然落幕,此刻,她首次发现自己失去了人生剧本:未来的篇章一片空白。 斐瑛本以为权屿瓷会和其他人一同离开,退回到那个由跨国业务构成的抽象世界里去,成为合同上的名字,电话线里的声音,成为日后待解的难题。 但他并未挪动脚步。他伫立在宏伟的拱门旁,静静等待。目光并未落在她身上,而是凝视着壁炉架上方的祖宗画像——那幅油画里,她丈夫祖父的双眼冷峻如冰,从斐瑛嫁进来的第一天开始,这双冷漠的眼睛就无时无刻评价着她的一切所作所为是否为一个合格的妻子。现在这双眼睛对上权屿瓷的眼睛,他们都静止着,但是显而易见的是他的注视和其他吊唁者截然不同:大部分人的静止带着敬意与不安,权屿瓷却期待着这漂亮的艺术品的背后价值。 他的翻译走近她,脚步轻柔地踏在抛光的石板上,仿佛在道歉。“夫人,”他低声说道,“权先生,很抱歉在这种时候打扰您。他想,您能否抽出一点时间和他私下谈谈。” 这个请求是对礼节的一次干净利落的切割,它有些冒犯,却在理性上符合逻辑。它侵犯了哀悼期那神圣而无言的时间表:一个有分寸的男人会等上一周,或许一个月,通过律师寄来措辞得体的信函,提议初步商讨交接事宜。一个有分寸的男人绝不会在此刻提出这样的要求。 斐瑛也预料到了这一点,但权屿瓷并非正派之人,他另有身份。“斐瑛也早有预料。这是新局面的第一步棋。 “当然。”她轻声应道。自己的声音在宏伟厅堂里显得如此遥远,如同细细的丝线。她没有指向铺着丝绸坐垫、陈设着礼仪家具的正式会客室——那些为宾客准备的中立区域。她转身径直走向丈夫书房那扇雕花厚重门扉。自他离世后,这间屋子从未接待过任何访客。 她要他感受这份沉重,要他坐在亡夫的幽魂中——那具尸体尚未冰凉——谈论毕生心血的分割。这是静默而精算的残酷,是对他失态仓促的隐晦斥责,更提醒着此刻他仍是闯入者。 室内空气凝滞而清凉,弥漫着他雪茄与陈年纸张的幽微气息。一切都未曾触动:那张巨大的紫檀木书桌角落仍堆着建筑史书籍,半封信笺旁静卧着未盖帽的钢笔。这空间被逝者气息浸透得如此彻底,以致他的缺席竟如实体般可感。整间屋子本身便是他急于接替的那个男人的纪念碑。 信纸摊在吸墨纸上,优雅却略带颤意的字迹在半句间戛然而止。开篇写着:我最亲爱的表兄,恐怕治疗收效甚微,我的手颤得厉害。我只希望……后半段字句戛然而止,但是斐瑛知道这句饱含褒义味道的祝福里大概率不会出现她的影子。她忆起两周前的那个午后。他曾抱怨手部发抖,这具终其一生背叛他的躯体,又一次悄然背叛了他。他耗费整整一小时构思这寥寥数语,面容凝结着痛苦的专注,最终在寂寥的疲惫绝望中放弃。她注视着他,唯有疲惫,这份软弱她耗费多年经营、支撑、向世人隐匿。而今,终于得以解脱。 她没有示意权屿瓷落座。她绕过书桌,丧服的丝绸在打磨光滑的木面上沙沙作响。她坐进那张宽大的旧皮扶手椅里——二十年来,这把椅子始终承载着她丈夫的轮廓——现在终于变成她的位置。皮革初时冰凉,随后渐渐吸纳了她身体的温度。这感觉如同占据一座冰冷空荡的王座。她从这个新获得的权力位置注视着权屿瓷走进来,翻译员半步之遥跟在身后,权屿瓷没有看书本,没有看钢笔,也没有看空椅子。他只盯着她,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座位,但她知道他注意到了。 “权先生再次对您的损失表示深切哀悼,”翻译开口道,庄重的措辞在这充满私人气息的空间里显得空洞。权屿瓷本人伫立着,高大的黑衣身影沉默如山,与翻译人焦躁的能量形成鲜明对比。“他同时认为,为最好地继承故友遗志,双方共同事业的未来不应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她让沉默持续了许久,以这种静默的抗拒让事情变得艰难。她用单指沿着椅子磨损的扶手滑动,触摸着丈夫二十年来肘部倚靠处留下的浅浅凹痕。最终她抬眼望去,神情精心编织出悲伤与困惑的交织。 “合同?”她轻声问道,语气像是在询问,仿佛这个念头从未在她脑海中浮现过——一个脆弱的寡妇被迫面对残酷的商业现实。但当她的目光与他交汇时,那双眼睛清澈而坚定。权屿瓷凝视的目光中掠过一抹异样——不是惊讶,或许是勉强的敬意。他本以为会看到泪水,或许是温柔而困惑的抗议。他没料到会是这般静默而锋芒毕露的挑战。 “是的,”翻译确认道,在沉默的对峙中不自觉地挪动重心,这个细微的紧张动作暴露了他的不安,他也对自己要说出口的矛盾的话感到一丝不安,但他还是说了下去:“合同中有条款规定合伙人死亡时需立即澄清。权先生认为当面及时处理此事是出于尊重。” 尊重——这个词悬在空气中,如同政客闯入图书馆耀武扬威地炫耀自己的功绩,令人刺耳。斐瑛伸手从桌面上拿起那支未盖笔帽的钢笔。笔尖的墨水早已干涸。她没有看翻译,目光直直地落在权屿瓷身上。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保持尊重吧。”她开口时声音依然柔和,但话语底蕴的讽刺意味却如她手中钢笔的笔尖一样分明。她挥动钢笔,指向书桌对面那两张客椅。“请坐。” 谈判开始了。 这是一场缓慢而细致的解剖。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当午后阳光渐褪成淤青般的紫色,仆人悄然走进房间点亮书桌上一盏低瓦数灯时,他们逐页审阅着文件。翻译的声音低沉单调如嗡鸣,专业术语的洪流滔滔不绝——控股公司、买卖协议、继承条款。 权屿瓷的礼貌令其掠夺意图更显骇人。他没有提高音量,也没有对她的惺惺作态显露出丝毫不耐。但他的问题毫不留情,剖开合伙关系的虚伪面纱,暴露出冷酷无情的商业分割条款,企图从她的手上得到一些可观的利益。 斐瑛企图扮演的悲伤寡妇的角色在某些时候也过于咄咄逼人,她刻意维持着脸上带着疲惫的悲伤。某些时候她会故意停顿一下,用黑边手帕轻拭双眼,然后提出一个清晰得令人心碎的问题。她会为自己的理解不足道歉,然后指出三年前资产表中一个细微的差异。她记得多年前丈夫谈话的细节,以及他顺便引用的数字。这些举动显得矛盾,会让人觉察出不对劲来,过早地暴露了她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面前这个可恶的男人竟然要瓜分走她的心血,她便咬牙切齿。 随着夜色渐深,他们交易的表象开始出现裂痕。语言障碍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源头。权屿瓷用母语说出一长串复杂的句子,随后只能等待翻译费力地将其转化为文雅正式的措辞。他渴望直接与她对话,渴望与她交锋、挑战她,摆脱第三方笨拙又耗时的过滤。她能看见他正挣扎着挣脱翻译的束缚,手指在椅臂上敲击着无声而焦躁的节拍。这是她首次从他身上察觉到不耐烦的迹象,这让她也更加烦躁。正是她的工作、她的策略、她的野心,支撑着她丈夫那温和的无能。而这个男人正试图从她手中夺走这一切。愤怒让她变得尖锐,变得鲁莽,让她的表现变得不完美。 终于,最后一份文件审阅完毕。翻译轻轻合上公文包,发出轻响,那声音带着深深的解脱,随后他站起身。 “权先生感谢您的时间,夫人。他建议明日早晨继续会议,敲定初步协议。关于他此行期间的住宿安排...” 话音戛然而止,化作无声的询问。她心知肚明,这才是会议的真正目的。文件不过是幌子,此行旨在确立他的存在权,确立他留驻的权利,以便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带走更多的东西。权屿瓷也站起身。他没有看翻译,而是隔着阴影笼罩的宽阔桌面注视着她,随后用母语说了些什么。 翻译僵住了。一丝真实的震惊掠过他脸庞,随即被强行压下。他先是望向权屿瓷,又转向斐瑛,职业素养瞬间崩塌。他张口欲译,又似改变了主意。在寂静的房间里,他吞咽的细微声响清晰可闻。 斐瑛虽不懂那些话语,却完全领会了此刻的意味。她看穿了翻译的反应,方才的话语绝非商务谈判所需。 她从丈夫的座椅上站了起来,无视翻译的不安, “我已经吩咐过,西房已经准备好了,”她对翻译说道,却凝视着权屿瓷, “请务必确保权先生所需的一切。若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