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经典小说 - 我不记得你了(gl纯百h)在线阅读 - 第四章 不被删除的梦

第四章 不被删除的梦

    

第四章  不被删除的梦



    晨光不疾不徐地溜进办公室,穿过半掩的百叶窗,细碎地洒在宋知遥铺满资料的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纸页和墨水的清淡香气,偶尔夹杂着一丝打印机余温的热意,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静静等待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她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背脊挺直,眼神在电脑屏幕与笔记本间往返。手指轻敲着键盘,节奏准确而冷静,逐渐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整理成条理分明的结论。

    桌面上的资料堆叠得略显凌乱——这是她为即将举办的心理学沙龙所准备的内容。话题,研究,参与者名单,合作单位,全部以严谨的逻辑串联。每一个细节都被她反复确认,试图为那场即将到来的聚会筑起坚实的基础。

    她抬头,视线扫过一行行合作单位的名称,心头不由自主地轻颤。那些字母与符号没有特意标出,却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拨动着她心底最柔软的弦。她眯了眯眼,呼吸缓缓沉稳,指尖在鼠标上微微停顿。

    窗外的光线渐渐明亮,树影在玻璃上跳动,如同无穷细碎的梦境碎片在风中摇曳。室内的空气寂静而纯净,连呼吸声都像被刻意压低了分贝,生怕打破这份隐秘的安宁。

    宋知遥深吸一口气,仿佛想用理智的力量掐断那些杂乱的感情线索,但心底深处,一股难以言说的悸动,依然悄悄生长,像暗涌的潮水,缓缓向上推涌。

    她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眼神望向天花板。梦境与现实的边界变得模糊,那声音再一次从耳畔轻轻掠过:

    “小知遥。”

    声音温柔且绵长,带着几分几乎无法捕捉的炽热。她闭上眼,手指轻轻握成拳,感受着身体里那份隐秘的震颤。

    脑海里突然涌现出某个模糊的影子。那是一个不属于现在的她,却真实存在过的瞬间——路远十七岁的模样。头发剪得锋利,后脑勺的轮廓紧贴皮肤,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锋刃细细修饰过。前额则保留着几缕任性地垂落的碎发,像风中摇曳的细枝,柔软而带着一丝不羁。

    桌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时间在这里缓慢流淌,而她的心,却像被梦遗弃一般,漂浮在空洞的孤寂中。

    她慢慢睁开眼,阳光已经攀上窗框,角度稍微偏移,仿佛也随着她的心绪走远了一点。她揉了揉眉心,将那一瞬间的恍惚压进更深的意识底部。

    桌面仍旧堆着尚未整理完的资料。她伸手,重新拿起那份合作单位名单,指尖不小心蹭到一角,纸页微微翘起,像有什么秘密藏在折痕下等待被揭开。她没有再多看那一行熟悉又陌生的字,只将整份名单夹进文件夹中,仿佛这样就能把那点悸动一并收起。

    办公室的门在这时被敲响。

    “宋老师,午休了,要不要一起去食堂?”

    助教探头进来,笑容温和。

    她迟疑了一瞬,随即摇头,“你们去吧,我还有些东西要整理。”

    等脚步声走远,门轻轻关上,世界又归于寂静。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扇窗。

    楼下的cao场已经空无一人,只剩篮球架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褪色的红砖地面上。她盯着那些影子看了很久,突然想起某个黄昏,也是这样斜阳微暖,cao场边站着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背着光,笑意藏在眼尾。

    记忆像尘封的盒子在阳光下慢慢裂开一道缝,缝隙里透出不合时宜的温度。

    晚上回到家,她没有开灯,只是坐在沙发上,盯着黑暗里那点点光亮。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沙龙筹备群里的消息,有人发了下周会议的初步流程。她扫了一眼,手指往下滑,群成员中有个名字带着她熟悉的冷淡笔调——

    「路远工作室|项目联络:顾瑾」

    不是她。

    她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没去点开对方资料,也没回应消息。只是把手机放到一边,整个人靠进沙发,陷入下去的角度让她几乎感觉不到自身的重量。她闭上眼,指尖摩挲着膝头,像是不自觉地安抚着某种突起的情绪。

    她醒得很突然,四肢冰冷,后背微微出汗。房间安静得像密闭的玻璃罐,她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急促又轻微,像逃跑后藏匿在某个黑暗角落的心跳。

    她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拿起床头那本还没读完的文献,试图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可读了几页,她又停下来。

    她想不明白,明明所有关于路远的痕迹早就清理干净,明明自己那么恨她,明明她是个那么虚伪的人。为什么自己的梦会像旧影片一样,一帧一帧地倒回去。那些画面里的人没有变老,连语气都还是十七岁的样子。

    日子依然被安排得整整齐齐。

    她照旧按时上课,备课,与同事寒暄,回邮件。只是这几天里,她在整理资料时总会不自觉地放慢动作。

    路远工作室的参与内容很少,只负责沙龙现场的影像记录与剪辑。按照流程,他们会派一位联络人前来提前对接空间布置与设备需求。

    她在办公桌前点开邮件时,心中某处不可告人的期盼悄然膨胀,又被下一秒的冷静克制地压下去。

    不是她来的。

    也许不会是她。

    但可能是。

    这份“可能”,在她心里像一根薄薄的针,细小却始终存在,扎得她每一次呼吸都稍显不自然。

    她甚至在心里排练了好几次那场“假如她真的来”的对话。

    “好久不见。”

    “你好。”

    “我不记得你了。”

    “……”

    每一句都在心里搭建,又在无数种可能里被推翻、重建、压抑、删除。

    她想象着对方站在教室门口,或是在布置会场时走进来,一眼看见她,会是什么表情。

    是淡漠的?是惊讶的?还是,根本不会有任何波澜?

    而她,又该怎么做?

    伸手?转身?还是佯装不识?

    这种预设让她疲惫。她合上文件夹,闭了闭眼。

    心理学沙龙前一天,学院群里发来了最后一轮的流程确认表。

    她照常下载,浏览,签字回传。

    快下班时,收件箱里多了一封新邮件。发送者名是:

    “路远工作室|R.Lu”

    她盯着那个字母,看了许久,指尖放在触控板上,一动不动。

    那种感觉像是推开一道总是紧闭的门,门缝很窄,但里面有光。

    她没有立刻打开邮件,只是在空白页上打了一行字,又删掉。

    手机震了一下,是会议组负责人发来的语音——“宋老师,明天的影像方可能提前来场地踩点哦,他们自己说的,还没定具体时间。”

    她点了点头,淡淡回了句“知道了”,语气不动声色,像是一滴水落进湖面,荡不开涟漪。

    但她的心,在那一刻悄悄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