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百九十七、 说着朝林夫人她们使了个眼色,林夫人立马明了,连忙带着人离开,半点不让外人听见两人的谈话。 “如今燕瑶是我庄子里的绣娘,这庄子里我说了算,没有我的允许,你不准去见她。” “……” “你还想抗旨?” “谨遵殿下口谕。” 送颜子衿回来的时候,阿棋正送了刚染好的布匹来给乔春儿她们检验,见颜子衿这般惊慌失措,众人不解,有些担忧地本想上前问问,然而颜子衿却一言不发,径直走入屋子将门紧紧关上。 周娘子顿时被众人围住,她又是担忧颜子衿又是抵不住姑娘们的询问,犹豫半晌,这才叹了一口气,带着众人去了阿棋她们的院子,这才将颜子衿的身份,还有今日的事情一一说明。 没想到颜子衿的来头这么大,众人不由得一惊,但桃幺她们却是最先反应过来,说着怪不得颜子衿来时那双手养得那般好,并不像是平常人家的姑娘,她们那时就猜颜子衿大概是个富贵人家的女儿,谁曾想竟是将军之女。 “只是如今阿瑶失了记忆,她家里人来寻,且不说信不信,那……她会愿意回去吗?” “失了记忆,那岂不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谁会信一个陌生人的话呢?” “而且……”其中一个绣娘蹙眉担忧道,“我听说、听说……听说这些名门望族,最是忌讳姑娘家的闺中清誉,阿瑶被山贼掳走的事几乎人人皆知,若是……若是被她家里人知晓了……” 本立在门口的阿棋手里动作一顿,本就垂下的眼眸又不由得黯然几分,最后是周娘子见她们越说越悲观,立马打断了谈话,忙轰着众人散了,又让乔春儿这几日先与别人住一段时日,暂且别打扰颜子衿。 走过门口时候阿棋叫住了周娘子,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开口:“阿瑶家里人来接她回去……” “他们来不来,认不认,那是他们的事,愿不愿意跟着回去,那是阿瑶自己的决定。”周娘子将双手拢在袖中,叹了一口气,“突然遇到这种事,她如今大概心里乱得很,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就先让她自己一个人好好想想吧。” 在屋里生生静坐了两日,蜡烛早已燃尽在桌上凝出一朵花,颜子衿几乎滴水未进,周娘子担心她,替她送来了米粥,最后却又原封不动地端回去。 这件事本就有些棘手,周娘子实在找不出别的办法,主动去找了长公主,结果刚进院子,就看见她正让人准备着外出的东西。 “急成这样,我还说让你陪我去一趟呢。”长公主说着起身往外走,周娘子不理解庄主说的是什么事情,还没开口,长公主便回头笑道,“山路远,你又不会骑马,等我重新找个人。” 等过了几日,颜子衿总算愿意开门,第一眼瞧见的便是长公主笑吟吟地坐在石桌旁吃着糕酥,想起那一日颜淮口中的“长公主”,颜子衿顿时骇了一跳,准备上前行礼,不等她跪下去,长公主却一把扶住她。 “你两天不吃东西,后面也就勉强进了一些清粥,跪下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站起来,你自己不怕,我还怕有人找我算账。”长公主说着让颜子衿坐下,又将自己面前的碟子朝她推了推,“巧婆婆亲手做的,酥而不油,正好。” 连着几日未好好进食,光是饮水都会反胃,可这酥点进了肚子,却并未觉得难受,清甜可口,颜子衿不由得多吃了几口。 “我记得那天,你是骑马来的,你何时学的骑马,难不成在山上有人教过你?” 颜子衿动作顿了一下,正想回答,可不等她继续开口,长公主拍了拍手上酥皮碎屑道:“不过正好,我还愁着无人陪我呢。” “您这是要去哪儿?” “有人托我祭拜故人,这几日正好有空。” 那一夜的大火几乎将半座山都烧黑,从下往上看,仿佛一片黑云盖在上面。 各州府的精兵已经各自回去复命,如今在山上的只有苍州的官兵,他们正细细搜寻着隐患点,亦或者在此场大火里遭难的尸体。 颜子衿当时只远远瞧着火势,现在策马走在漆黑的泥泞山道上,顿觉触目惊心。 树木被生生烧成焦炭,安全起见,被官兵齐齐伐了个干净,整座山在半山腰处就已经光秃秃地一片,颜子衿甚至能直接看见已经成了废墟的寨子。 两人走过山道时,还有官兵在巡守,瞧见她们却没有阻拦,长公主说这些时日他们都在巡守,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她也是提前托人问了林玉生,这才被允许上山。 “这烧山的法子着实有效,什么林密山深,统统给你烧了个干净,可也实在缺心丧德,”长公主轻叹了一口气,“不知长了多少年的树木,还有山中的鸟雀猛兽,一把火什么都没了,要恢复也不知道要花多久。” 颜子衿不语,她在想自己明明送了地图下去,林夫人也说自己瞧了出来,为何还要用这种法子? 此处山脉连绵,若是控制不住火势,牵连到其他地势的山村,亦或者烧到苍州城,被问罪下来谁又担得起,林知府并不像是这样的人,在颜子衿看来他是绝不会用这样法子的。 本想开口再问问,然而长公主却在前方停下马,有些疑惑地左瞧瞧右看看,到最后自顾自嘟囔道:“我记得,是从这边啊?” 颜子衿策马往前走了几步,尽管周围已经烧得不成样子,可她们来的时候颜子衿便觉得几分熟悉,如今细细想了想,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长公主,随后伸手指了指前方的岔路试探道:“往左走,就只有一条道,一直往前就到了。” “原来是这样。”长公主不疑有他,连忙顺着颜子衿指的方向前行,颜子衿跟在后面,半晌,这才开口犹疑道:“殿下您,是受哪个故人所托?” “如今我只是苍州绣庄的庄主,你现在叫我殿下我还有些不适应,就按以前的来吧。” “是。” 山上吹来的风还带着些呛人的灰尘,长公主用手绢掩了掩口鼻,这才开口道:“先皇尚在时,苍州曾经出了个大案子,他派了大理寺的人来调查,结果竟然都折在了苍州,只有一人死里逃生回去复命。” 这些事情算起来还比长公主早上几十年,具体细节她也是在旁人口中知晓。 大理寺派去的人竟然在苍州出了意外,先皇雷霆大怒,连下三道旨意问罪苍州知府,众人都说陛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本就冲着苍州知府而来,如今得了天大的由头,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人人都这么说,却人人都不敢触怒天威,甚至不等知府上奏解释,便革了他的职,将家里数百人尽数判罪流放。 后来陛下似乎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火,便大手一挥,谈论此事者死。 至于那案子,还有死在山匪手里的大理寺官员,竟就这么不了了之,无人敢提,就连抚恤,也是当时的大理寺卿暗中用了体己。 “只是那活下来的人,见兄弟白白死去,却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一时气血上头,不顾朋友上司劝阻,抛弃妻女,辞了官跑到这山上,混入他们之中,蓄意蛰伏等待时机报仇。谁知一待,竟然待了几十年,倒也颇有几分威望。 “他的女儿被托付给故友,后来故友赴任苍州知府,也将养女一齐带了来,谁知某一日知府小姐出门拜佛,回来中途遭了劫匪,被掳上了山。” 颜子衿倒吸了一口凉气,被掳上山的知府养女,在寨中蛰伏了几十年,颇有威望的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答案,然而她却害怕得不敢确认,这时长公主在前方“啊”了一声,开口道:“找到了。” 颜子衿抬头一看,心顿时凉了半截。 山崖处或许因为地势原因,并没有如山中那般烧得惨烈,半边青绿半边枯草,石碑也被熏黑了半截,但并没有遮挡住上面的字——叶知秋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