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经典小说 - 逆序(姐弟)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割裂

第十七章 割裂

    

第十七章 割裂



    一天时间过去,沈时安初步摸出了沈纪雯的作息。这份掌控感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下来。

    她依旧喜静,但会比在外面随意些,晚饭过后就坐在沙发上盘着腿看电视,看到好笑的还会大声笑出来,眉眼弯弯。

    她显然不习惯做家务,中午觉得菜心有点淡,加完盐也没反应过来要把盖子盖回去,就这么放着,因为习惯了定期有人来收拾。

    周一清晨,沈时安听到门铃响,第一时间起身去开门。昨天的早餐来得更晚些,看来是她周末习惯晚起。

    吃过早餐,她在玄关换鞋,收拾妥当,站在门口等他一同出门。

    沈时安的脚步一顿,有些迟疑。

    他知道,一旦他跟她一起出现在学校,就跟在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子一样,涟漪会一圈圈扩散出去,绵长,且难以控制。

    她太瞩目了。

    哪怕只是站在那儿没说话,也能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若他出现在她身边,哪怕什么也不说,也会让那些目光多盯在他身上几秒。

    他不喜欢那种感觉。

    朋友、同学、闲聊、邀请、关心、敌意、好奇,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日常,对他来说却是负担。

    他独来独往惯了,从前在九龙城寨,他习惯的是察言观色、迅速脱身,而不是被迫接受关注和接触。

    其实他并不觉得沈乐琪的小动作是在“欺负”他。

    那种对陌生人的疏远、带头不理会、偶尔的排斥,在他眼里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他不在意,也不觉得那需要特别反应。

    可若和沈纪雯走得太近,那些本来对他无感的人可能就会开始注意他,把他也拖进那些无谓的社会关系里去。

    更麻烦的是——他也知道,自己不干净的背景,低调入学的身份,若被传开,对她也不会是好事,他们本不该并肩出现在人前。

    他站着,没有动。

    她却像什么都没察觉似的,安静地站着,神情自然,从容回望他。

    “走吧。”

    沈时安垂下眼,几秒后走了过去。没回应她,只是默默地拉开门,先一步走了出去。

    他们走到学校附近,有人看见她,又看见她身后那个男生,果然步子一下慢了,眼神来回打量。

    起初只是零星几人,很快传成一股细微的sao动。

    窃窃私语从人群边缘往中心扩散,有人已经认出那是新来的插班生。

    “他是谁?”一个女生低声问。

    “是不是她男朋友?”

    “不是吧,矮那么多,看起来不像啊……”

    就在校门侧边的花圃旁,沈纪雯的朋友周淑娴正从对面走来。见到她,扬手打了个招呼。

    “纪雯!”她快步靠近,目光落在沈时安身上,好奇压低了声,“这谁啊?以前没见过。”

    沈纪雯停下脚步,顺手理了下背带:“弟弟。”

    说得平静而自然,像是在回答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

    “哦。”周淑娴挑眉看了一眼沈时安,似乎还想问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弟弟。

    没提父亲是谁,也没提“以前没见过怎么突然冒出来”那类问题。

    那句“弟弟”,干净利落地盖过了所有可能的猜测。

    但消息还是传开了。

    课间,有人去问沈乐琪。

    “你还有个哥哥?”

    沈乐琪正在给钢笔加墨水,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谁说的?”

    “沈纪雯说的啊,在校门口说他是你们弟弟。”

    沈乐琪的手顿了顿,墨水不小心溢出来一滴,染在指尖。

    “……哦,那应该是她爸那边的远房亲戚。”她语气不咸不淡,“我不太清楚。”

    来问的人自觉碰了钉子,笑了笑没再追问。

    沈乐琪看着那滴墨水,在纸巾上一点点抹掉,神色没有太大起伏。

    既然是沈纪雯亲口承认的,她再反驳,就是公开和堂姐作对。

    在那之后,没人再对沈时安露出过于明显的讥讽或好奇。

    不需要解释,也没人敢追问细节。

    沈时安站在走廊尽头,看着那些曾在课室里刻意忽视他的同学如今视线含混地看向他,又快速移开。

    有人在他经过时故作不经意地点头,有人甚至主动打了招呼。

    沈时安察觉到了。

    他没有回头,但脚步顿了顿,眼神平静地落在教室门前的玻璃上,反射出一片模糊的影子。

    他知道这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

    她身上那种冷静沉稳、天然居中的力量,仿佛能调整他人尺度,连目光也跟着聚焦。

    沈时安垂下眼,笔在指尖转了一圈,又轻轻地顿住。

    半秒之后,他换了个姿势坐好,目光重新落回书本上,动作平稳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每天固定时间吃饭、上课、放学、晚饭前两小时是家教时间。

    老师按科目轮换着来,每一个都被沈纪雯精心筛选过。

    他们习惯用简洁的方式指出错误,再抛出更难的练习。他一开始跟不上,但适应得很快。

    他不声不响地听课,从不敷衍。

    每次测验都比前一次高一截,尤其是英文,最初发音带着nongnong的街市味,到现在舌头卷得顺了,已经能说出一口带着点伦敦调的港腔英语。

    而周日,他还是会抽时间去处理社团的事。

    但分明不同了。

    那边的兄弟还是叫他“安哥”,还是送账册请示大小事务。

    只是他看账时的视线多了半秒停顿,账本的纸边突然觉得薄了些,墨水也不如过去顺眼。空气里混着湿纸和香烟的味,和他书包里那盒干净的铅笔味不一样。

    偶尔也有兄弟问他:“最近是不是很忙?学校那边好走吗?”

    他点头,说了句“还好”。

    再多的,就没再说。

    回家的时候是傍晚,沈时安一手提着书包,一手拿着便利店刚买的水,走过街角那家刚开张的甜品店。

    灯牌新换的,玻璃还透着一点胶水味,放学时间有很多年轻面孔在排队。

    他站看了一会,没进去。

    忽然间,他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自己像是分成了两半。

    一半坐在明亮的书桌前,读标准的教材,写整齐的笔记,接受这个城市最精英、最体面的教育;

    另一半仍在某个拐弯抹角的地方翻账、谈条件、安排人手,和那些从巷子里一路杀出的兄弟交换眼神。

    那条分界线看不见,也摸不着。

    他转身,继续往家的方向走。